宇宙運作的兩種秩序
在量子力學的前提下,所有事物在具有物質形式之前,都是從一個意識開始。可見的物質世界是「顯現於外的秩序」;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充滿各種形式能量,是「內在隱含的秩序」。
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大衛.波姆(David Bohm, 1917~1992)是愛因斯坦的同事,畢生從事物理研究,並為世人留下了一個開創性理論。他提出,在近代物理學的重大發現下,必須重新看待宇宙萬物,尤其是人類在宇宙中的角色。凡是人類看得見、摸得到、呈現分離的一切物體,例如岩石、海洋、森林、動物與人類軀體等等,這些都是萬物「顯現於外的秩序」(explicate order)的形貌。儘管這些物體看似彼此分離,但波姆認為,它們在更深層次的真實相狀中其實是「相互連結」的,只是我們被形體感官,以及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所局限,而無法「看見」宇宙萬物連結的方式。波姆認為這些看似分離的萬物,都是偉大整體的一部分,他將這個整體稱為「內在隱含的秩序」。
人們所思考的,通常是可見的物質世界,也就是波姆所說「顯現於外的秩序」。但宇宙還存在一個更龐大且肉眼看不見的世界,那個世界是由能量組成,也就是類似細胞、原子、分子、質子及中子等更細微的物質,它們都是某種形式的能量,也就是「內在隱含的秩序」(implicate order)。在量子力學的前提下,所有事物在具有物質形式之前,都是從一個意識開始。
波姆的「顯現於外」與「內在隱含」兩種秩序的說法,可以對照佛教所談的兩種真理:一是世俗諦(the conventional truth),也就是肉眼看得見的外在物質與現象,等同於世俗所思所想的真理。二是勝義諦(the ultimate truth),意指細微深層的宇宙真理,是一種超越實體影像的真實,它是隱含的、是究竟的終極意義。
在佛教的修持之中,宇宙真理的體悟除了必須透過禪定與心智鍛鍊外,持誦神祕咒語也是重要方法之一。那麼,什麼樣的咒語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呢?在大乘佛教裡有一個最基礎、最根本的咒字「om」,念成「嗡」,這個咒字就可能幫助我們達到「物質境域」與「精神境域」兩者融合為一的境界。就像六字真言om mani padme hum或文殊咒om a ra pa cha na dih,都以om為起始。
文字摘自於:《咒語:下載宇宙能量的通關密碼》張宏實,2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