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阿修羅】

  梵名Asura 。略稱修羅。為六道之一,八部眾之一,十界之一。又作阿須羅、阿索羅、阿蘇羅、阿素羅、阿素洛、阿須倫、阿須輪。意譯為非天、非同類、不端正。舊譯不酒、不飲酒,或系誤譯。阿修羅為印度最古諸神之一,系屬於戰斗一類之鬼神,經常被視為惡神,而與帝釋天(因陀羅神)爭斗不休,以致出現了修羅場、修羅戰等名詞。

  據增一阿含經卷三阿須倫品載,其身形廣長八萬四千由旬,口縱廣千由旬。另於長阿含經卷二十阿須倫品、大樓炭經卷二阿須倫品、起世因本經卷五等,均詳載其住處與事跡。有關阿修羅之業因,諸經多舉出嗔、慢、疑等三種生因,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則列舉十種阿修羅之生因:(一)身行微惡,(二)口行微惡,(三)意行微惡,(四)起憍慢,(五)起我慢,(六)起增上慢,(七)起大慢,(八)起邪慢,(九)起慢慢,(十)回諸善根。此外,阿修羅所持有之琴,特稱為阿修羅琴。阿修羅欲聽聞何種曲調,則曲音自然彈出。此亦阿修羅所具有之褔德。

  阿修羅之形像有多種說法,或謂九頭千眼,口中出火,九百九十手,六足,身形為須彌山之四倍;或謂千頭二千手、萬頭二萬手、三頭六手;或謂三面青黑色,忿怒裸形相,六臂。

  [長阿含經卷十、卷二十一、大智度論卷十、卷十一、卷三十、佛地經論卷六、觀音經義疏記卷四、法華經文句卷二、慧苑音義卷上、翻譯名義集卷二]

  ===================

  【阿修羅四生】

  阿修羅以其果報殊勝,鄰次於諸天,卻不同於諸天,故稱阿修羅(意即非天)。據楞嚴經卷九載,阿修羅因業力之牽引,分為胎、卵、濕、化四生。即:(一)卵生,謂若於鬼道中以護法之力,乘小神通而入空中,此種阿修羅從卵而生,為鬼趣所攝。(二)胎生,謂若於天道中因降德遭貶墜,其所居之處,鄰於日月,此種阿修羅從胎而出,為人趣所攝。(三)濕生,謂有部分較下劣之阿修羅,生起大海之心,而沉住於水穴口,朝游虛空,暮歸水宿,此種阿修羅因濕氣而有,為畜生趣所攝。(四)化生,謂有一種阿修羅執持世界,其勢力大而無畏,能與梵王、帝釋天、四天王爭權,此種阿修羅因變化而有,為天趣所攝。

  ================

  【阿修羅(梵asura,巴asura,藏lha-ma-yin)】

  六道之一,十界之一。指以戰斗為事之一類鬼類。又作阿素羅、阿須羅、阿素洛、阿索羅、阿須倫。意譯為非天、不端正、非善戲、非同類。又略稱修羅。阿修羅原為印度最古諸惡神之一,與帝釋天率領之天族對抗。在佛教,則與乾闼婆、緊那羅等同是天龍八部眾,守護釋尊。又與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人、天形成六道世界,常與天眾戰斗。

  諸經中有關阿修羅的故事甚多,依《增一阿含經》卷三〈阿須倫品〉記載,阿須倫之形廣長八萬四千由旬,口縱廣千由旬,或化作十六萬八千由旬之身,往日月之前。當時之日月王見之而心懷恐怖,遂失去光明。因此,印度人相信,有日月蝕即是阿修羅犯日月的結果。

  有關阿修羅的業因,諸經多說嗔、慢、疑三種。《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》則列舉十種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之業因︰(1)身行微惡,(2)口行微惡,(3)意行微惡,(4)起憍慢,(5)起我慢,(6)起增上慢,(7)起大慢,(8)起邪慢,(9)起慢慢,(10)回諸善根向修羅趣。

  至於阿修羅所受的業報,《正法念處經》卷十八說有二種︰(1)鬼道所攝,即魔身餓鬼,有神通力;(2)畜生所攝,此種阿修羅住在大海底須彌山側。《首楞嚴經》卷九,則依胎、卵、濕、化四生而分四種。《正法念處經》並謂有四大阿修羅王,統御諸部下與天眾戰斗。即︰

  (1)羅侯阿修羅王,身量廣大,如須彌山王,遍身珠寶,放出大光明,欲見天女而以手障日月之光,令現日月蝕,又以如影、諸香、妙林、勝德等四淫女及十二那由他侍女為眷屬,且與之共相娛樂。壽命五千歲,以人間五百歲為一日一夜,少出多減,亦有中夭。

  (2)勇健阿修羅王,威勢稍勝羅侯阿修羅,以人間六百歲為一日一夜,其壽六千歲,少出多減,命亦不定。

  (3)華鬘阿修羅王,威勢更勝,以人間七百歲為一日一夜,壽命七千歲,有中夭。

  (4)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,威勢或眷屬數皆倍於前三王,不可稱計。

  諸經論中,或別立阿修羅而說六趣,或單說五趣而以阿修羅為他趣所攝。如《大毗婆沙論》卷一七二載,有余部立阿素洛為第六趣;《大智度論》卷三十謂六道復有善惡之別,善有上中下,即天、人、阿修羅,惡亦有上中下,即地獄、畜生、餓鬼道。此等乃立阿修羅為一趣之說。另外單說五趣者,如上述《正法念處經》卷十八說阿修羅為鬼道及畜生所攝。《佛地經論》卷六謂阿修羅種類不定,或為天,或為鬼,或傍生。《首楞嚴經》卷九又舉四種類︰

  (1)有修羅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,此系從卵而生,鬼趣所攝。

  (2)若於天中降德貶墮,其所卜居鄰於日月,此阿修羅從胎而出,人趣所攝。

  (3)有阿修羅執持世界,力剛無畏,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,此阿修羅系因變化而有,天趣所攝。

  (4)另有一分下劣阿修羅,生於大海心,沈於水穴口,此系因濕氣而有,畜生所攝。

  關於阿修羅的住處,諸經述及者甚多。《起世經》卷五〈阿修羅品〉敘述有四大阿修羅王住在須彌山四面海中,即︰

  (1)在須彌山之東,距山千由旬的大海下,有<韋*卑>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的住處,縱廣八萬由旬,有七重城壁,王的居城設摩婆帝宮城,縱廣一萬由旬,其中央有集會處,稱為‘七頭’。‘七頭’的周圍有四座園林,王與諸小阿修羅輩於此園林游戲。

  (2)在須彌山的南面,過千由旬的大海水下,有踴躍阿修羅王的住處。

  (3)須彌山北面千由旬的大海水下,有羅侯羅阿修羅王的住處。

  (4)須彌山西面千由旬的大海水下,有奢婆羅阿修羅王的住處。後三住處各縱廣八萬由旬,七重城壁等悉如<韋*卑>摩質多羅的住處。

  又,《大樓炭經》卷二〈阿須倫品〉,說阿修羅的住處有五所。即須彌山下深四十萬裡(一萬由旬)有抄多屍利阿須倫的城郭,廣長各三三六萬裡(八萬四千由旬),以七寶所作,有四門,一一門邊有一千阿須倫居止。又此城的東西南北四面各四萬裡(千由旬)有城郭,南稱波陀呵,西稱波利,北稱羅呼(缺東王名),各有三百阿須倫居止。此外,《長阿含經》卷二十〈阿須倫品〉、《起世因本經》卷八、《正法念處經》等,亦皆曾述及阿修羅的住處。

  另外,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九記載摩揭陀國有一巖岫,印度人謂之為‘阿素洛宮’,其文雲(大正51·920b)︰

  ‘往有好事者,深閒咒術,顧俦命侶十有四人,約契同志入此巖岫。行三四十裡,廓然大明,乃見城邑台觀,皆是金銀琉璃。是人至已,有諸少女伫立門側,歡喜迎接,甚加禮遇,於是漸進至內。城門有二婢使,各捧金盤,盛滿花香而來迎候,謂諸人曰︰宜就池浴,塗冠香花已,而後可入。(中略)唯彼術士宜時速進,余十三人遂即沐浴,既入池已,恍若有忘,乃坐稻田中。’

  關於阿修羅的形像,亦有多說。《胎藏界七集》卷下列《伽陀經》,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有九頭,頭上有千眼,口中出火,有九百九十手,唯有六腳,身形四倍於大須彌山。《觀音經義疏記》卷四載,阿修羅有千頭二千手、萬頭二萬手,或三頭六手,持不飲酒戒,男丑而女端正。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有二臂阿修羅像;《諸說不同記》載,其身赤色,右手執劍,左手握拳。《攝無礙經》及《補陀落海會軌》中載,阿修羅三面六臂,身青黑色。其六臂︰第一手合掌,第二手各持火頗胝與水頗胝,左第三手持刀杖,右第三手持镒。

  然現存阿修羅像未必與上述所載之形像一致。敦煌莫高窟之第二四九窟(西魏時代,六世紀),繪有雙足岔開,立於大海之中的四臂像,後二手向上伸直,掌上置日月;另二手,左手置胸前,右手置腹前,上半身赤裸,身呈赤色。日本現存之作品中,以法隆寺五重塔初層塑像中之六臂阿修羅坐像最古,而以興福寺八部眾像中之六臂像(天平時代)最為有名。

  [參考資料] 《長阿含經》卷十八、卷二十一;《雜阿含經》卷四十;《法華經》卷一;新譯《華嚴經》卷一;《婆薮槃豆法師傳》;《慧苑音義》卷上。

  據《觀佛三昧經》說,世界剛剛形成山海大地時,光音天上貪玩的仙人便到人間游戲。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時,因「水精」入身而生一肉卵。這肉卵經八千年後,終於生出一個女怪,身長有如須彌山,具一千支眼睛、二十四只腳,頭、口與手數皆為九百九十九,樣貌好不駭人,即為阿修羅始祖。女怪後又產下一男怪名毗摩質多,因有無比威力可自由來去天上人間,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無數美女環繞後,也想娶妻。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達婆女求婚,結果乾達婆欣然同意婚事,於是阿修羅一族日漸繁盛。毗摩質多風情萬種的女兒,使得已有妻妾億萬的天界帝釋天為之傾心,娶為嫔妃。不料帝釋婚後喜新厭舊,阿修羅女將委曲告之父親,引發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。就在阿修羅將帝釋天所居的須彌山團團圍住,千鈞一發時,帝釋天想到佛曾說若遇大難,只要念般若波羅蜜咒,便能破解鬼兵。果然一持咒,空中忽然飛出四只大刀輪,幾乎削盡阿修羅王的手足,幸好遁入藕孔方避過此難,但是元氣大傷難以復仇。然而天人與阿修羅的戰爭,並未自此劃下休止符。

  在經過多年後,帝釋天又愛上一位羅喉羅阿修羅的女兒,便命天界樂神帶聘禮,透過歌曲威脅利誘羅喉羅應諾婚事。不料羅喉羅因氣憤帝釋天欺人太甚,不但將樂神驅逐出宮,並立刻發兵攻打天人。就在骁勇善戰的阿修羅攻下天宮時,帝釋天又憶起上次的神咒,於是阿修羅軍被殺得節節敗退,只好退入蓮藕藏躲。就在帝釋擄走了全部的阿修羅女後,羅喉羅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談判,指出帝釋天身為佛弟子,不應犯戒偷盜。雙方幾經談判最後達成數項協議,帝釋天承認犯下偷盜戒,願歸還阿修羅女,並贈送天上甘露;阿修羅則除將愛女獻與帝釋,並自願受持三皈五戒,成為佛弟子,此戰終得圓滿落幕。在天界的戰爭中,有一位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作戰時,因手能執日月,障蔽其光,而被稱為羅恸羅阿修羅,羅恸羅意即為障月。他能有以手障日月,形成日月食的威力;是因他過去生為婆羅門時,見到大火燒塔,滅火而使塔不壞,而以此救塔之福德為因,願得大身。然雖有此願,仍不信正法,常愛斗戰,故死後墮入阿修羅道。

  編輯本段【阿修羅王】

 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,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:一個叫婆雅,意為勇健,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;一個叫羅骞馱,意為吼聲如雷,亦名寬肩,因其兩肩寬闊,能使海水洶湧,嘯吼如雷鳴;一個叫毗摩質多羅,意為花環,其形有九頭,每頭有千眼,九百九十手,八足,口中吐火;一個叫羅睺,意為覆障,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。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,稱為阿修羅眾,或稱阿修羅眷屬。佛經還說:阿修羅男,身形丑惡;阿修羅女,端正美貌。

  編輯本段【阿修羅道】

  佛經中經常講到“修羅”。其從六道輪回之中就有了“阿修羅道”。六道為一;天道、二;阿修羅、三;人道、四;畜牲道、五;餓鬼道、六;地域道。人道和天道為善道,阿修羅本性善良,也是善道之一,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,執著爭斗之意志,終非真正的善類。男阿修羅於各道中,常常興風做浪,好勇斗狠,於諸天中,不時攻打天王,以謀奪位。女阿修羅貌美,時常迷惑眾生,使難修行。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,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,故漸列之為惡道。 簡說六道--有福無德的阿修羅道以好戰出名的阿修羅道,因有福報而沒有德性有的說法只是將他納入鬼神中,或說是墮落的天人,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,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。福如天人,德非天人。(天道,阿修羅道,人道,為三善道;畜生,餓鬼;地域;為三惡道)各道都有等級只分,隨因受報。種善因,得善果。所謂種惡因得惡果;你所受的都是你自己做的。

  編輯本段【轉生原因】

  轉生到阿修羅道者,過去生雖無大惡行,但是輕慢心很重,非常的驕傲,不是瞧不起別人,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。《業因差別經》詳細條列出十項業因,包括身行微惡、口行微惡、意行微惡、起驕慢、起我慢、起增上慢、起大慢、起邪慢、起慢慢與回諸善根。因業力的牽引,阿修羅可分為胎、卵、濕、化四生。卵生者身在鬼道,能以其威力,展現神通入空中;胎生者身在人道,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,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;濕生者身在畜生道,住於水穴口,朝游虛空,暮歸水宿;化生者身在天道,誕生談起 “阿修羅”這種神道非常特別,男的極丑陋,而女的極美麗。阿修羅王常常率崐部和帝釋戰斗,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,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,互相妒忌崐搶奪,每有惡戰,總是打得天翻地覆。我們常稱慘遭轟炸、屍橫遍地的大戰場為“崐修羅場”,就是由此而來。大戰的結果,阿修羅王往打敗,,上崐天下地,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。阿修羅王性子暴躁、執拗而善妒。崐釋迦牟尼說法,說“四念處”,阿修羅王也說法,說“五念處”;釋迦牟尼說法“崐三十七道品”,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,“說三十八道品”。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崐是譬喻。阿修羅王權力很大,能力很大,就是愛搞“老子不信邪”、“天下大亂,崐越亂越好”的事,阿修羅又疑心病很重,“大智度論卷三十五”:

  “阿修羅其心不崐端故,常疑於佛,謂佛助天。佛為說‘五眾’,謂有六眾,不為說一;若說‘四谛’崐,謂有五谛,不說一事。”“五眾”即五蘊”,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。阿修羅崐聽佛說法,疑心佛偏袒帝釋,故意少說了一樣。

  佛教專題:阿修羅王的故事

  編輯

  阿修羅,是梵文音譯,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、阿索羅、阿蘇羅、阿素落、阿須倫、阿須輪等。意譯為非天、非同類、不端正、不酒神。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,天龍八部神之一。說它是天神,卻沒有天神的善行,和鬼蜮有相似之處。說它是鬼蜮,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。說它是人,雖有人的七情六欲,但又具有天神、鬼蜮的威力惡性。因此,它是一種非神、非鬼、非人,界於神、鬼、人之間的怪物。

 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,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:一個叫婆雅,意為勇健,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;一個叫羅骞馱,意為吼聲如雷,亦名寬肩,因其兩肩寬闊,能使海水洶湧,嘯吼如雷鳴;一個叫毗摩質多羅,意為花環,其形有九頭,每頭有千眼,九百九十手,八足,口中吐火;一個叫羅睺,意為覆障,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。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,稱為阿修羅眾,或稱阿修羅眷屬。佛經還說:阿修羅男,身形丑惡;阿修羅女,端正美貌。

  由於阿修羅王眾多,其形不一,阿修羅王的形象,也有多種說法,有的九頭千眼,口中出火,九百九十手,八足,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;有的千頭二千手,足踩大海,身越須彌山;有的三頭六臂,三面青黑色,口中吐火,忿怒裸體相。這些形象都難表現,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,或四目四臂,手托日月,雙足立大海,身越須彌山。

  佛經中有關阿修羅王的故事傳說很多。敦煌石窟中除了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畫像外,還有很多單獨的阿修羅王的畫像。其中最早、最高大、最完美的是西魏第249窟中的阿修羅王變相圖。阿修羅王的形體和圖中每一神怪、人物、建築物幾乎都代表一個故事,約有十幾個故事。現選幾個比較生動的故事講述如下。

  1.阿修羅王身形高大的故事

  《雜喻經》中說:阿修羅王的前世曾是一個窮人,住在一條大河邊,經常過河伐薪擔柴。大河經常發山洪,水深浪大,他曾數次被河水淹沒,幸而生還。一次打柴人渡河擔柴,身沒急流,無所救持,隨浪漂轉,即將死亡;奮而掙扎,幸而又出水得救。

  此後不久,有一位辟支佛化為佛門僧人來到打柴人家門口,化緣乞食。這個打柴人看到佛門僧人來到自己家中,感到十分歡喜,竭盡家中所有食物,設齋飯供養。辟支佛吃過齋飯後,將食缽扔到空中,騰空而去。打柴人看到十分驚異,面對辟支佛的去向,向天發誓:願我來世,身形高大,一切深水,無能過膝。由於這個因緣,打柴人得到福報,身形巨大,四大海水,不能過膝。立大海中,身過須彌,手據山頂,向下觀看忉利天宮。

  圖中巨人,“立大海中,水不過膝”,“身過須彌,手據山頂”就是阿修羅王前世為打柴人時所發的誓願。

  2.阿修羅王多目多臂的故事

  在《觀佛三味海經》中記述:在宇宙劫初之時,火起一劫,雨起一劫,風起一劫,地起一劫。地劫成時,有一位名叫光音的天神,飛行到人間,在大海中洗浴。由於在水中洗浴的緣故,四大精氣便入身中,身上觸水感到十分快樂,因此情不自禁地將精子流到水中。八面之風,吹來吹去,將這精子吹入淤泥之中,自然生成一卵子。經過八千余歲,這卵子破裂,生出一個女子(即阿修羅的母親)。其身形青黑猶如淤泥一般,有九百九十九個頭,頭上有千眼;九百九十九口,一口四牙,牙上出火,猶如霹雳一樣;二十四只手,手中拿著一切武器。其身體巨大,如像須彌山一樣。一次,她到大海中,拍水自樂,有股山風吹到大海上,水精便入她的身體中,由此便懷身孕。經過八千歲之後,生下一個男兒,身形巨大,是他母親的四倍。生有九個頭,一千只眼睛,口中出火,有九百九十九只手,八只腳踩在海中,海上發出巨大的聲音。名字叫作毗摩質多(花環)阿修羅。此類鬼神只吃淤泥和蓮花藕根。

  在《長阿含經》中也有同樣的記述:阿修羅王的母親,在大海之中浮游洗浴,水精進入身中,生下一個肉卵,經過八千歲後,肉卵破裂生出毗摩質多(花環),身有九頭,頭上有千眼,口常出水,手有千只,缺一只,而腳只有八只。

  敦煌石窟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,多是三頭六臂,或是一頭三眼六臂,第249窟中的阿修羅王是一頭四目、兩足四臂。九頭、千手、八足的阿修羅王是無法畫出來。畫出來也沒有美感,不知是什麼怪物。古代的畫師只能借鑒以少代多、對稱完美的傳統方法,給人們創出一個高大、對稱、完善的阿修羅王的形象。據敦煌研究院賀世哲先生的研究,第249窟中,阿修羅王一頭四目、兩足四臂的形象,就是表現上述故事的。

  3.阿修羅王手障日月的故事

  在《正法念處經》中,記述了阿修羅王兩次手障日月,造成日蝕月蝕的故事。

  第一次是這樣記述的:天帝的怨敵住在大海的底下,名叫阿修羅。阿修羅有兩種,一種是屬於鬼蜮道統管,一種屬於畜生道統管。鬼蜮道統率的阿修羅,妖魔的身形,餓鬼的惡性。有天神一樣的神通威力。畜生道統管的阿修羅住在大海底層,須彌山側。阿修羅民眾生活在大海底層八萬四千由旬④的地方,它們的生活居地,分為四處。第一處地處海底二萬一千由旬。這是羅睺阿修羅王所統管的居地。這位羅睺阿修羅王在欲界之中,身形變化,可大可小,隨心所欲。但它身形威力的大小,常常由人們行善和不行善來決定。

  一時這位羅睺阿修羅王心中想起:“我應當觀看怨敵帝釋天主的游戲極樂之園,看看他是怎樣同天宮玉女歡娛,恣意享受的。”

  阿修羅王這種念頭一產生,立即美飾莊嚴自己的身體,把特大的青玉珠、波頭摩珠、光明威德珠,還有金玉五色赤珠,戴在胸項,又將青、赤、黃、黑等艷麗雜色的衣服穿在身上,做為甲胄,全身珠光寶氣,光芒交映。此時,阿修羅王身形變得巨大,如同須彌山一樣高,遍身珠寶,光芒萬丈,大青珠放出青色光芒,其他黃、紅、黑寶珠亦放出各自的光芒。阿修羅王看到自身光彩耀目,便產生高傲自大之心,自我吹噓:“天上地下,沒有一人能與我相比。我要讓天宮玉女和所有阿修羅美女敬愛我身。”

  阿修羅王說完後,便從王城走出。他的王城,名叫光明城,縱廣八千由旬,城中有數不盡的花木寶林,清泉浴池,各種蓮花。阿修羅王采摘鮮花,做成花環,戴在頭上,身上塗抹名香,散出芳香之氣。阿修羅王從王城升起,要到天界去觀看帝釋天主的娛樂之園。

  此時,如果世間之人,不行正法,不孝養父母,不尊敬僧人和婆羅門長者、不依法行,不奉三寶,不觀善法,天界的諸位天王和天神、天子的勢力就會全部減少。四大天王輾轉相告:“全都躲避逃逝,恐怕獅子兒羅睺阿修羅王犯上天宮,來殺我們。”

  如果世間之人,修行正法,孝養父母,敬事師長,供養僧人,尊老愛幼,一切天王、天神、天人的勢力就增大。此時,四大天王用各種寶衣莊嚴其身,塗抹各種名香,來到天空。天上就會如雨落下各種寶刀利劍。一切天眾,心生喜悅,來到須彌山側,發出大呼,猶如雷鳴。

  阿修羅王只聽天空聲震如雷,卻不見天王天人。想進入天界,觀看天王的林園。但日輪天子的千萬道光芒照在阿修羅王身上所戴的寶珠上,珠光閃耀,眩目難睜,使阿修羅王無法看見諸位天王的極樂之園。此時,阿修羅王十分惱怒地說:“日輪天子用日光耀我目,不讓我觀看天宮玉女。我就用手掌擋住日輪天子的光芒,要看一看天宮玉女的可愛美貌。”

  阿修羅王說完之後,立即舉起一手,擋住了日輪天子發出的光芒,立在大海之中,海水只淹到了阿修羅王的腰間。身上的寶珠發出了青、黃、赤、黑四種光芒。

  阿修羅王以手障日,人世間那些奉行外道邪見的論導師就發出了各種邪見異說:阿修羅王蝕日,天中才會出現赤色黑色。並以此凶吉,推算人的壽命。那些不識宿業果報的相師,也發出種種預言:有的說,日蝕之年,人間豐收;有的說,日蝕之年,人間遭災;有的說,日蝕之年,必有凶禍,王者崩駕;有的說,日蝕之年,必有吉慶,當出聖人。

  當阿修羅王以手障日後,看到了諸天王的園林宮殿,清泉浴池,游樂之處。帝釋天主見到了事已如此,就下令各天王天子,莊嚴宮殿,命令各天王天子用各種珍寶、天衣裝飾其身,要與阿修羅王爭斗相戰,決一勝敗。

  羅睺阿修羅王看到天王天眾如此神威,氣勢迫人,自知不如,急忙歸還自己的宮城。

  月蝕又是怎麼回事呢?《正法念處經》上說:阿修羅王的一些眷屬官員經常游行在大海上,常常看見月輪天女游玩在優陀延山頂,飄行在人世間,居住在毗琉璃光明之中,端莊美麗,勝於天宮玉女百倍。這些官屬便到阿修羅王宮,對阿修羅王說:“大王,我們看到滿月天女,端莊美貌,強於天宮玉女百倍。”

  阿修羅王聽完此話,便生愛慕之心,想即刻看一看這位月輪天女。阿修羅王便用無數寶珠、寶衣莊嚴其身,以手障日月,像觀看天女一樣,觀看月輪天女。阿修羅以手障月後,月光被遮,天空變暗。如上所說,人世間的邪見咒術師,即刻念出咒語:一切國土、村落、城邑,眾惡速滅;一切人世間眾生,眾惡速滅;一切婆羅門中,眾惡速滅。如果月光變成黃色黑色,世間的相師又作出如下預言猜測:有的人說,月蝕之年,人間豐收;有的說,月蝕之年,人間遭災;有的說,月蝕之年,必有凶禍,王者崩駕;有的說,月蝕之年,必有吉慶,當出聖人。有的說,月蝕之年,必有兵刃,起於國境;有的說,月蝕之年,必無兵勇,天下太平。這只是人世間的說法。而在瞿陀尼、弗婆提、郁單越三大洲隨著方位,發生月蝕,但無各種邪見異說。

  由於這個緣故,月亮被掩蔽,名叫月蝕。又由於阿修羅王前後兩次掩蔽日月,發生日月之蝕,天降大聲。

  第二次是這樣記述的:阿修羅王住在大海之下,一次他的官屬對阿修羅王說:“大王,帝釋天主住在須彌山頂善見城內,坐在善法天宮,諸位天神天人功德無量,五欲具足,眷屬天女圍繞,極盡享樂,歡娛無比。帝釋天主是天界之主。大王現在也是我們所尊之主。大王威力巨大,神通亦能戰勝帝釋天主,可率領我們攻打帝釋天主,奪取他的善見城。”

  阿修羅王被官屬們挑唆,立刻惱怒,奮威縱怒,率領阿修羅官屬、文武大臣、將相、士兵,從海底光明城出發,吼聲巨大,猶如雷鳴。

  此時,人世間各國的相師聽到天界的雷鳴之聲後,說:“天獸下凡,才有此征兆。”他們作出各種各樣的預言猜測:有的說,此年豐樂,人民安居;有的說,此年災荒,五谷必貴;有的說,此年必凶,王者崩亡;有的說,此年吉慶,靈應嘉祥;有的說,此年必禍,兵起境內。有的說,此年太平,無有大變;有的說,天降神威,必有感應,清潔設齋,拜神求福;種種預測,不可盡言。

  阿修羅王率領官屬將士出城,忽而想到:我身上的日月寶珠應當留在城內,為我的子孫民眾照明。如果沒有寶珠,城內就會無光明。天界也是這樣,有日月天子,才會有光明。如果沒有日月天子,天界也會黑暗,就如冥間。我寧可掩蔽日月,令天界黑暗,也不能使我的城中沒有光明。

  阿修羅王這樣一想,從光明城縱身而起,即用一手障日,一手障月,使日輪天子和月輪天女的光明不照人間。

  此時,世界的愚人、各國的相師看到月日相蝕,便做出各種凶吉災祥的預言猜測。如上所言。

  阿修羅王障蔽日月光明後,又用一手按在須彌山頂,要和帝釋天主戰斗,決一勝敗。但阿修羅王畢竟是畜生道的劣神,缺少智慧勇氣,見到帝釋天主、天王天人莊嚴神威、氣勢不凡、威德光明,心中立即疑慮後悔,沒有再戰之力,帶領自己的官屬將士,歸還海底,回到光明城裡。

  這是阿修羅王第二次障蔽日月,使日月相蝕,天聲震吼。

  第249窟阿修羅王圖,和其他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的形象,最大的特點是立於大海,雙手上舉,一手托日,一手托月。這一形象就是上述故事的具體表現。

  4.阿修羅王與天爭斗的故事

  阿修羅王是佛國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,又是一位好戰的惡神,佛經裡記述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主爭斗的故事很多,現摘錄三個情節豐富生動又與第249窟《阿修羅王圖》有關的故事譯寫如下:

  在《長阿含經》中記述:有一位大阿修羅王,名叫羅睺。住在須彌山之北,大海之底。海水浮懸在他宮殿之上,四面的風護持著宮門。他的王城縱廣八萬由旬,內外七重城廓,高達三千由旬。金城銀門,園林清泉,眾鳥合鳴。他的身形高出須彌山一萬由旬,高達二萬八千由旬。每月十五日,到大海中化現巨大的身體,海水只淹到他的臍下,頭卻高出須彌山頂,手障日月。日月天子見其丑形,驚恐害怕,不敢出來,所以天地失去光明。

  在阿修羅王游樂觀賞大海和須彌山時,有一股自然之風,吹開了天宮之門,此風吹地地淨,吹花花開。阿修羅王的五位大臣,第一名叫捉持,第二名叫雄力,第三名叫武藝,第四名叫頭首,第五名叫摧伏,護衛在阿修羅王的前後左右。阿修羅王看到天宮之後,心中忽而想:我有這樣大的威德神通,力大無窮,又有這麼多的文臣武將,為何處於忉利天宮之下,日月諸天神在我的頭上來往行走?我一定要搗毀天宮,取日月作我的耳珰。

  大阿修羅王越想越憤怒,決心與天戰斗。便命令捨摩黎和毗摩質多兩位阿修羅王,以及諸大臣武將,各備兵馬武器,前往天界,與天開戰。

  當時阿修羅王的部屬難陀和跋難陀大龍王首先出發,用龍身纏繞須彌山七周。須彌山立刻山動雲布。兩位龍王又用龍尾拍擊大海,掀起重重巨浪,洶湧的巨浪蓋過須彌山頂。

  忉利天主見此情景,便對天神天人說:“阿修羅王又要與天開戰了。海中的諸位龍王,伽樓羅(金翅鳥王)神、持花常樂二鬼神,你們各持武器,率領天人先同阿修羅王交戰。若是不能取勝,就奔向四天王宮,不得讓他反上天宮。”忉利天主先報告給了帝釋天主。帝釋天主又通報天宮諸王,閻羅王,他化天王,無數天王天神,天兵天將和各海的龍王都到帝釋天宮集中。帝釋天主命令說:“我軍要能取勝,一定要活捉阿修羅王。把他五花大綁帶到善法堂,讓我看看他。”

  大阿修羅王也對他的文臣武將下令說:“我軍如果能取勝,一定要活捉帝釋天主。把他五花大綁帶到七葉堂,讓我看看他。”

  兩軍大戰,兵刀相接,互相厮殺,但無傷亡,只是被擊中者,感到疼痛苦惱。此時,帝釋天主現身變化,身形巨大,頭有千眼,手執金剛杵,頭出焰火,向阿修羅王奔來。阿修羅王的官兵見到後,恐懼驚慌,不敢再戰,紛紛逃奔。帝釋天主率軍乘勝追擊,阿修羅大敗。天兵天將活捉了阿修羅王,押解到了善法堂。

  5.阿修羅王為女爭寵的故事

  《正法念處經》上記述:毗摩質多(花環)阿修羅長大之後,在海上游行,看到天界諸位天王天神身邊都有美貌的玉女圍繞,盡情地娛樂。便回到宮中對母親說:“天王天人都有伉俪成雙配對,為何我孤單一人,沒有美女相配呢?”

  阿修羅的母親說:“大香山上有天神,名叫乾達婆,這位天神有一個女兒,美貌多姿,如花似玉,她的膚色比白玉還潔白,身上的毛孔裡都發出美妙的音樂聲。我想為你聘娶她,不知能否達到你的心願?”

  阿修羅聽後,十分歡喜,對母親說:“那就太好了,希望母親很快前去求親。”

  阿修羅的母親來到香山,對香音神說:“我有一個兒子,威力自在,四天之下,無人相比。你有一個可愛的女兒,能嫁給我的兒子嗎?”

  香音神的女兒聽說後,十分樂意。便隨阿修羅來到阿修羅王宮,雙方結婚,成為一對恩愛夫妻。過了不久,香音女便懷身孕。經過八千歲之後,便生下一個女兒。其女長大之後,出落得端莊秀麗,美貌姿容,天上地下,沒人可與她相比。

  阿修羅看到自己的女兒如此美貌,可閉花羞月,寵愛無比,視為掌上明珠。

  天帝釋主聽說阿修羅王有一美貌無比的女兒,就派天神向阿修羅王求婚,願娶他的女兒做王妃。

  天神來到阿修羅王宮,向阿修羅王說明來意。阿修羅王對天神說:“帝釋天主如果能讓我坐七寶宮殿,我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做王妃。”

  帝釋天主聽過阿修羅王的回話後,立即脫下寶冠,扔入海中,變為宮殿,以修行十善的功德,使阿修羅王坐上了七寶宮殿。阿修羅王歡喜無比,同意把女兒嫁給帝釋天主。帝釋天主乘坐六種寶車前往阿修羅王宮殿迎娶阿修羅女。又把阿修羅女迎至善法堂上,正式封為王妃,賜名為悅意。

  天宮的諸位天王、天神、天人看到悅意王妃後,沒有一人不喜歡的,大家都說:“這樣漂亮的美人,我們從沒見過。”

  看到她的人是視東忘西,視南忘北,連身上的毛發汗孔都生喜悅。

  一次,帝釋天主到歡喜園裡,和天宮玉女在清泉中洗浴,玩樂嬉戲。悅意王妃看到這一情景,心中立刻醋意大發,妒火頓生。暗中派遣五位夜叉鬼前往阿修羅王宮,告訴父王:“現今帝釋天主已經變心,不再寵愛女兒。常與天宮玉女在歡喜園浴池中嬉戲歡娛。希望父王替女兒做主。”

  阿修羅王聽過此話,心中氣憤無比,立即率領部屬四兵前往天界,攻伐帝釋天主。阿修羅王以自己巨大的身形,立在大海,占據須彌山頂,九百九十九只巨手,同時俱做,震撼善見城,搖動須彌山,四大海水,一時浪起波湧,驚天動地。

  帝釋天主見此情景,驚慌害怕,不知所措。此時,宮中有位天神對帝釋天主說:“天主不必驚慌害怕,過去佛陀曾傳授你般若波羅蜜咒經,只要天主誦念此咒經,就會催伏阿修羅王的神將鬼兵。”

  帝釋天主聽後,立即升坐善法堂,敬焚各種名香,發大誓言:“般若波羅蜜咒,是大明之咒,是無上之咒,是真實不虛之咒,我持此法,當成佛道。能令阿修羅王兵眾自然退散。”

  帝釋天主發誓念咒之時,天空突然出刀輪,由於帝釋天主功德和咒語的顯靈,千只刀輪自然而下,砍在阿修羅王的身上。阿修羅王的耳鼻、手足全被砍掉,同時落入海中,使四大海水變得血紅,就如蚌珠的顏色一樣。

  阿修羅王驚恐萬分,走投無路,最後鑽入蓮藕絲孔中躲避藏身。

  6.阿修羅王拒不嫁女的故事

  在《譬喻經》中還記述了與前一故事情節大同小異的故事:過去世時,有一位阿修羅王,名叫羅睺(障日),生有一女,端莊秀麗,美貌不凡,十分奇特。女德六十四種,無不俱足。口中說話,吐出的氣味猶如優缽羅花的芳香,身上毛孔發出的氣味,勝過牛頭栴檀的香氣。面色紅潤,肌膚如玉。見過她的人,沒有一個不喜愛的。

  帝釋天主聽說之後,心中思念:“天宮中玉女雖多,也十分端莊美貌,但沒有一個可與阿修羅王的女兒相比。如今我要調集天兵天將,攻伐阿修羅王,奪取他的女兒,做我的王妃。”

  帝釋天主決定之後,召集諸位天王天神,共同商議此事。諸天王對帝釋天主說:“此事可行,但先派樂神手執九十一弦琉璃琴,到阿修羅王宮,彈琴歌贊天王天人,享受極樂之情,願娶阿修羅王女兒為王妃,如果他不答應,我們就用武力奪取。”

  帝釋天主同意各位天王天神的建議,便派遣樂神般遮翼攜帶樂器,嚴駕起程,前往阿修羅王宮。到達之後,先彈琴歌贊天人之樂,後述欲娶阿修羅王女兒之意,並對阿修羅王說:“如果不把女兒嫁給天主,天主將率天兵天將,武力奪取。”

  阿修羅王聽說後,氣憤無比地對樂神說:“你去告訴帝釋天主,我有巨大的神通和強大的兵力,足以和天兵天將對抗,想奪取我的女兒,是辦不到的。”

  樂神般遮翼即刻返回天宮,向帝釋天主匯報了阿修羅王的回答。

  阿修羅王調集兵馬,來到須彌山側攻打帝釋天宮。先毀壞曲腳天宮,後又毀壞風天宮、馬天宮等天界的各種宮殿,乃至四大天門。

  帝釋天主見阿修羅王氣勢威力,不可阻擋,突然想起仁王護國經咒。此咒一念,阿修羅王的兵眾,漸漸敗退。阿修羅王將殘兵敗將引入拘郗池〓蓮藕孔中。

  帝釋天主從四大天門出兵,乘勝追阿修羅王。所到之地,只見滿地是刀槍弓箭,卻不見阿修羅王的一兵一卒。帝釋天主率兵直入阿修羅王城,只見城中有數千萬阿修羅女和眷屬,卻不見阿修羅王。帝釋天主就把這些阿修羅女和眷屬全部押解到忉利天宮。

  此時,阿修羅王和大臣武將來到天宮,哀求歸還自己的臣民眷屬,對帝釋天主忏悔乞求地說:“我等愚迷無知,不認佛弟子神力巍巍。我等先祖也曾奉信如來佛法,聞聽佛有八戒,不取他人之物。今天天主將我等眷屬全部帶到天宮,這不是佛弟子應當做的事。”

  帝釋天主聽過阿修羅王的話後,心中不樂,有所思量:“我寧可把阿修羅王眷屬歸還,也決不能違犯佛法戒律。”

  帝釋天主這樣一想,立即把阿修羅女和眷屬送還給了阿修羅王。

  此時,阿修羅王把自己最心愛的女兒,奉獻給帝釋天主為王妃。帝釋天主也把天宮最甜美的甘露美酒作為回報,奉送給了阿修羅王。從此阿修羅王和帝釋天主和好,共同修持佛法,三歸八戒。<注釋>

  ①劫初:佛教中的“劫”是一個很長的時空概念。即世界生成一次,毀滅一次,稱為一劫,“劫初”就是世界剛生成時。

  ②地劫成時:佛教認為地、水、火、風是宇宙的基本元素。人身、動植物、世間的萬物都是由這四種基本元素組合成的。經過火劫、水劫、風劫,最後生成地劫。地劫成時,就是大地生成之時。

  ③四大:即是構成萬物的地、水、火、風四種基本元素。這四種元素能造就世上的一切物質,故名四大。據《俱捨論》中說:地大的屬性為堅,作用為保持;水大的屬性為濕,作用為攝集;火大的屬性為暖,作用為成熟;風大的屬性為動,作用為生長。

  ④由旬:古印度長度單位。相當於馬走一天的距離約為60公裡。

  ⑤欲界:佛教名詞。佛教把宇宙分為三界: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在欲界中,眾生有食欲和淫欲,此界為有情之住所。上自六欲天,中自人界之四大洲,下至無間地獄,均謂之欲界。

  ⑥四大天王:是帝釋天主的四員外將。在須彌山的山腰,有一大山名叫犍陀羅山,此山有四峰,每一峰上有一天王居住,各護天下一洲。亦名護世四天王——東方持國天王,南方增長天王,西方廣目天王,北方多聞天王。

  ⑦瞿陀尼,弗婆提,郁單越:佛教地名。佛教以須彌山為中心,把世界分為四大洲。南方瞻部洲,梵文舊譯“閻浮提”;東方勝神洲,梵文舊譯“弗婆提”;西方牛貨洲,梵文舊譯“瞿陀尼”;北方瞿盧洲,梵文舊譯“郁單越”。四大洲中,北方瞿盧洲最強勝,此洲人民壽命千歲,衣食自然。

  ⑧耳珰:古代用金玉做成的耳飾物。如耳環、耳墜一類。

  ⑨善法堂:佛教名詞,是帝釋天主的講堂。在須彌山頂喜見城外之西南角。

  ⑩七葉堂:佛教名詞,是大阿修羅王的講堂,在光明城中。

  〓乾達婆:佛教天神。是天界的樂神,亦名香音神。不食酒肉,只食香味,全身發出香氣。佛教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。古代畫家經過長期的創作,其形象已變成美麗的飛天。

  〓四兵:古印度把象、馬、車、步四種兵種稱為四兵,此文形容軍隊人馬多。

  〓善見城:佛教界名。是帝釋天主的宮城,有的經典中也譯作喜見城。位於須彌山之絕頂。

  〓般若波羅蜜經:全稱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,簡稱為《心經》,此經末尾有大神咒和大明咒。還有一經名《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》,此經中有咒語,誦持此經,可免亡國之難。此故事所誦之經,可能是後者。

  〓優缽羅花:即是蓮花。古印度盛產此花,有青、紅、白三色,純潔而香,是佛教的吉祥物。

  〓牛頭栴檀:植物名,香料樹,亦稱赤檀香。因產自印度牛頭山,故名牛頭栴檀。其香氣濃烈,是名貴香料,亦為一種藥物。

  〓般遮翼:有的佛經亦譯為般遮於旬,是帝釋天的樂神,在佛經中常彈琴歌頌佛德佛法。

  〓拘郗池:天界泉名,其意不詳。

  〓三歸八戒:佛教術語。三歸:即歸依佛,歸依法,歸依僧。表示對佛、法、僧三寶的歸順依附。這是佛教徒入教時的先決條件。八戒,即不殺生;不偷盜;不淫欲;不妄語;不飲酒;不睡高廣華麗之床;不裝飾打扮及觀聽歌舞;不食非時之食(即過午不食)。這是佛教為在家男女教徒制定的八條戒律。雖比五戒要求更嚴,但它不像五戒那樣終身受持,只是臨時奉行。多者幾周、幾天,少者一天一夜。受戒期間,過一種近似僧人的宗教生活。<附記>

  一、此故事依據《雜喻經》卷4譯寫。原文見《大正藏》第4冊,第526頁。

  二、此故事又見如下經典:

  (1) 《法苑珠林》卷5《阿修羅部》。見《大正藏》第53冊,第308頁、310頁、309頁、328頁、329頁。

  三、此故事依據《觀佛三味海經》卷1譯寫。原文見《大正藏》第15冊,第649頁。

  四、此故事依據《正法念處經》卷18節錄譯寫。原文見《大正藏》第17冊,第107頁。

  五、此故事依據《長阿含經》第20卷《戰斗品》摘錄譯寫。原文見《大正藏》第1冊,第139頁。

  六、此故事又見如下經典:

  (1)《長阿含經》卷20。見《大正藏》第1冊,第141頁。

  (2)《經律異相》卷46《鬼神部》。見《大正藏》第53冊,第239頁、328頁、329頁。

  (3)《觀佛三味海經》卷1,情節更加詳細。見《大正藏》第15卷,第649頁。

  七、根據敦煌研究院賀世哲先生研究:第249窟中,阿修羅王左右兩側各畫一條巨龍,豎在大海中,以尾拍海水,頭伸須彌山,張口怒吼,天空陰雲欲雨的描繪,就是表現這一故事的。

  八、根據敦煌研究院賀世哲先生的研究:莫高窟第249

  窟,阿修羅王右側畫一飛天(乾達婆女)即是阿修羅王的妻子。而窟頂南、北披上畫的就是帝釋天主迎娶阿修羅王女兒悅意的情景。(但亦有人把此圖說是東王公和西王母游行圖)

  九、有關研究莫高窟第249窟頂四披阿修羅王圖和天象圖的論著,參閱如下文章:

  (1)賀世哲先生著《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頂西披壁畫內容考釋》。載《敦煌學輯刊》總第3輯。

  (2)段文傑先生著《道教題材是如何進入佛教石窟的——莫高窟第249窟窟頂壁畫內容探討》,載《敦煌石窟藝術論集》。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。

  (3)段文傑先生著《早期的莫高窟藝術》載《中國石窟·敦煌莫高窟》第1卷。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。

 

轉載自學佛網 : http://big5.xuefo.net/nr/article25/253808.html

arrow
arrow

    自由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